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与乡村社会重建
现代化及其获致的现代性将静止、封闭、同质的地方共同体强制拽入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人们逐步从阶层、宗族、社区等地方共同体和地方性知识的制约中解放出来,直接面对国家、市场和全民性规范.从此个人不再“被他人所决定”,而进入“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过程.个体化是个体获得自由、自主的解放过程,但同时伴随着共同体归属感与安全感的丧失、社会风险的独自承受、意义世界的破碎、个体与社会权利边界的重新调整.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是,中国乡村社会的个体化不是现代性自然生长的结果,而是国家规划式变迁的“压缩现代性”,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各种矛盾、各种碰撞以非常密集的方式被杂糅压缩于个体化进程之中;中国乡村缺乏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传统和个人主义文化,权利边界是模糊的,进而容易形成“极端个人主义”;最为重要的区别是,个体化过程缺少西方健全的医疗、教育、就业等福利性制度,个体从原有共同体之中脱嵌却无法有效嵌入国家、市场.这些注定中国乡村社会的个体化会遭遇到比西方社会更多的矛盾与问题.
现代化、个体化、乡村社会、重建之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农村基督教文化盛行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农村文化治理的视角》项目批准号:12YJC810037资金支持,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0ZD&0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地分流背景下农村社区服务科系建设研究》11CSH015
2013-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