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917/j.cnki.1005-0779.023100
针刺改善慢性疼痛经历小鼠社会认知行为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对慢性疼痛经历小鼠社会认知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选用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针刺组(模型组+电针治疗).3组分别进行旷场、社会认知行为实验,分析小鼠行为学结果;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突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变化及树突棘数量、密度改变.结果:旷场实验中各组小鼠运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和针刺组在中心区停留时间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社会认知行为中Trial 1实验:假手术组、模型组与针刺组小鼠围绕在两个空圆柱的探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ial 2实验:3组小鼠在陌生鼠1(Stranger 1)周围区域停留时间明显大于围绕空玻璃圆柱的时间(P<0.01);Trail 3实验:假手术组和针刺组与熟悉鼠(Familiar)相比对陌生鼠2(Stranger 2)探索时间更长(P<0.01),模型组未对陌生鼠2(Stranger.2)表现出更强的探索欲(P>0.05).蛋白免疫印迹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突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针刺组(P<0.05).高尔基染色结果提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和针刺组相比,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的数量、密度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针刺可能通过调节海马突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元树突棘变化从而改善慢性痛经历小鼠的社会认知行为.
慢性疼痛、社会交互、针刺、海马、突触可塑性
39
R246.6(中医临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厅项目
2023-07-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