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应用 MRI测量针刺缺盆穴安全深度研究

引用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 )技术分别测量男性组与女性组针刺缺盆穴的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为临床针灸医师提供数据参考,减少针刺意外发生,提高针刺安全性。方法:选取身体健康BMI指数在18~24之间的在读研究生志愿者40名,其中男性和女性志愿者各20人。使用鱼肝油胶囊标记缺盆穴在体表的位置,并进行MRI扫描,在所获得图像上测量直刺缺盆穴至脏层胸膜深度,以此深度乘以75%为安全深度,对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男性组左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40.54±5.43)mm,安全深度为(30.41±4.07)mm;右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41.13±4.98)mm,安全深度为(30.85±3.74) mm。女性组左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35.18±4.54) mm,安全深度为(26.39±3.41)mm;右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34.89±4.29)mm,安全深度为(26.17±3.22)mm。左右侧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差异性比较P>0.05。针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性别差异性比较P<0.05。表明男性组与女性组各自的左右两侧缺盆穴危险深度、安全深度均无明显差异;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存在差异。结论:MRI技术为活体针刺穴位安全深度研究提供了安全、可靠、精确的数据,为临床针刺危险穴位应用提供参考。

磁共振成像、缺盆穴、针刺、安全深度、危险深度

32

R224.2(中医基础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37371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D201214;黑龙江省卫生厅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2-345;教育部2009年度立项“春晖计划”项目,编号Z2009-1-15030。

2016-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1-4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针灸临床杂志

1005-0779

23-1354/R

32

2016,32(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