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0584.2005.02.020
滩地枇杷低产园改造技术
@@ 三门县小雄镇西岑村1987年在山场溪上游南岸的滩地上栽种枇杷7hm2,品种为洛阳青,栽种密度3m×3m,1111株/hm2.据调查,该园土壤为滩地泥沙土,土层浅,耕作层薄,中性,有机质含量低,通透性好,地下水位高.由于当地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致使几年丰产后,产量锐减,树高4~5m,树势衰弱,枝条密生,下部光秃,内膛多枯枝,新梢抽生无力,病虫危害严重.且该园长期使用无机肥料,土壤板结,枇杷园变成"枇杷林".2000年该园枇杷平均株产仅5~10kg,且果形少,品质差.2000年6月,应果农要求,对该枇杷园进行改造,经过4年的恢复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树冠逐渐形成,产量逐渐恢复.2004年,该园株产达25~30kg,果形变大,品质大为改观.改造技术为:
滩地、枇杷园、低产园、栽培管理技术、有机质含量、栽种、无机肥料、土壤板结、品质、恢复管理、果形、改造技术、地下水位、产量、病虫危害、通透性、三门县、耕作层、形变、新梢
22
S667(果树园艺)
2005-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