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85/j.issn.1008-942X.2008.03.020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新航线

引用
后现代课程研究在西方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对我国的课程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我国学者所借鉴的后现代课程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限于派纳等1995年提出的"课程理解"阶段之前的成果.实际上,此后在西方学术界,后现代课程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后现代课程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和新主张不胜枚举,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高夫的全球化背景下后殖民主义课程观、雷诺兹的课程航线思想、利文斯通的课程未来学观点、佛耐丁关于科技发展对课程影响的反思、胡文松后结构主义游牧的课程思考方式、弗莉娜的课程动态学思想等.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新航线扩展了课程再概念化的内涵,进一步颠覆了现代课程研究范式注重技术理性和控制的理论和实践,正在从"课程理解"范式的基础上向"课程反思"和"课程改造"范式发展.

后现代、课程研究、新航线

38

G42(教学理论)

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205000811331

2008-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65-172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008-942X

33-1237/C

38

2008,38(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