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7.03.006
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EAT)厚度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138例,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87例,持续性房颤患者51例,另选取窦性心律患者112例作为对照.超声测量所有患者EAT厚度,并记录常规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患者EAT厚度,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EAT厚度、左心房内径(LAD)预测房颤发生的操作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EAT厚度与LAD的相关性.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窦性心律组患者EAT厚度分别为(4.75±1.83)、(4.32±1.76)、(1.38±0.68) mm.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患者EAT厚度均大于窦性心律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41、-11.439,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T厚度、LAD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7,95%CI 1.31~7.68,P<0.01;OR=2.65,95%CI 1.69~4.15,P<0.05);ROC曲线显示,EAT厚度、LAD预测房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865,最佳阈值分别为4.45 mm、40.00 mm;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AT厚度与LAD呈显著正相关(r=0.512,P<0.01).结论 超声测量的EAT厚度的增加与房颤的发生显著相关,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预测房颤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心外膜脂肪、心房颤动、超声心动描计术
14
R5 ;R54
2017-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8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