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253-9624.2008.12.011
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吸毒者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 研究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与未感染者中,等位基因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同源物(DC-SIGNR)的分布情况,筛选出HIV或HCV抗性基因.方法 选择深圳市戒毒所吸毒人群血液样本500份,其中313份来自静脉注射吸毒者,对他们进行HIV及HCV抗体筛查,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DC-SIGNR颈区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检出97例HIV阳性吸毒者,均为静脉注射吸毒者,且全部为HCV阳性;HIV阴性吸毒人群中,HCV抗体阳性率57.57%(232/403);HIV阴性静脉注射吸毒者中,HCV阳性率63.89%(138/216);而采用鼻吸等其他方式吸毒者的阳性率为50.26%(94/187),静脉注射吸毒与其他方式吸毒者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1,P=0.0058).x2检验结合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HIV阳性的吸毒者中,DC-SIGNR颈区5/6和5/8等位基因型的出现频率[4.55%(4/88)和2.27%(2/88)]高于HIV未感染组[1.04%(4/384)和0(0/384),确切概率法P=0.043和P=0.034],具有统计学意义;HCV阳性吸毒人群中,各类杂合子及纯合子的出现频率与HCV阴性吸毒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注射吸毒者与其他方式吸毒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DC-SIGNR颈区等位基因分布与HC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而等位基因型5/6可能与HIV感染相关,但由于频率较低,仍需进一步验证.
肝炎病毒、HIV、多态性、单核苷酸、突变
42
R5(内科学)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5633;A2007587;人事部留学人员择优资助经费2007
2009-0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9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