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2434-20230307-00050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脏灌注不良的早期识别及介入治疗后转归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脏灌注不良临床干预前后受累肾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靶器官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TEVAR)的连续病例148例,术前行主动脉CTA检查,寻找并发肾脏灌注不良的可能的主动脉CTA形态学特征。分析受累肾动脉不同缺血类型,对比分析TEVAR术前、后受累血管形态学变化和预后。结果:肾动脉开口水平呈凹面内膜片是肾脏灌注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右肾
OR=5.319,
P=0.032;左肾
OR=12.879,
P=0.007);肾动脉开口内径是肾脏灌注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右肾
OR=0.464,
P=0.018;左肾
OR=0.685,
P=0.016);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缺血,TEVAR术后肾动脉开口内径均较术前显著扩张;绝大部分动力型缺血TEVAR术后得到明显改善(15/16);静力型和混合型缺血仅有部分TEVAR术后可以得到改善(静力型22/36,混合型11/19)。
结论:肾动脉开口水平呈凹面内膜片、肾动脉开口内径变窄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脏灌注不良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缺血类型的肾动脉在TEVAR术后改善情况不同,绝大多数动力型缺血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而静力型和混合型则只有部分得到改善。
主动脉夹层、灌注不良综合征、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40
2024-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