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2434-20220603-00184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RIPC+RIPost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招募于本院手术室接受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年龄44~64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C组)和处理组(R组),每组40例。R组患者于CPB开始前30 min实施RIPC,并于CPB结束前30 min实施RIPostC。具体处理措施:患者下肢绑好充气式袖带,充气加压直至压力为200 mmHg(1 mmHg=0.133 kPa),保持5 min,随后袖带完全放气直至压力为0;5 min后再次充气加压,如此进行3个循环;C组将袖带绑于患者下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天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测定血常规。术后3天内采用重症监护室(ICU)意识障碍评估法(CAM-ICU)进行POD的评估。神经认知测试在术前、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进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痴呆症(AD)的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排除术前<24分的患者。记录术中及术后任何不良事件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记录住院时间及90天病死率。3个月后,使用问卷收集与睡眠有关的数据、生活质量、焦虑和疼痛。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术前1天时的均增高,但R组均显著低于C组(
P<0.05)。C组共有13例患者(32.5%)在术后第3天内发生POD,27例患者(67.5%)未发生PO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组共有5例患者(12.5%)在术后3天内发生POD,35例患者(87.5%)未发生POD。术后90天随访时,MMSE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共有4例(10%)患者出现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两组间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90天的随访期内,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EQ-5D问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IPC+RIPostC可减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症反应,降低POD发生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远隔缺血处理、术后谵妄、炎症反应、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39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212102310720;Henan Province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Special Proje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212102310720
2024-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1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