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2434-20220426-00134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早中期效果
目的:总结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外科治疗的早中期效果。方法:收集147例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CAVSD患儿,男85例,女62例;中位手术年龄5个月(1个月~10岁),中位体质量5.5 kg(2.4~20.9 kg)。所有患儿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CAVSD;术中行房室瓣成形,同期修补合并畸形。按计划门诊随访,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应用SPSS 2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47例CAVSD患儿均实施一期手术矫治。术后早期死亡7例(4.76%),其中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I)3例,术后恶性心律失常1例;余140例痊愈出院。3例因术后房室传导阻滞(AVB),安装永久起搏器。随访1~10年。晚期死亡2例,1例因感染未及时就诊,1例原因不详。再次手术5例,因重度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MI/TI)4例,迟发的AVB 1例。中期随访结果显示重度MI 9例,重度TI 4例。手术年龄<3个月与≥3个月的患儿相比,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出院前重度MI及总死亡比例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期随访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与不合并21-三体综合征的患儿,手术年龄、术后C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期随访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例存在1~3 mm的VSD残余分流,随访中26例已闭合,3例残余分流较前缩小。
结论:改良单片法矫治CAVSD效果良好,手术死亡比例低,再手术率低。但年龄<3个月的患婴死亡比例明显增高,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延长,术后早期出现重度MI比例高。CAVSD术后易出现重度MI、TI,需长期随访,应及时给予处理。合并21-三体综合征的患儿,除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外,其他与核型正常患儿相似。
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改良单片法
3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A1515010005;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 of Guangdong Province2020A1515010005
2024-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9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