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疗效及体外循环影响围术期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 1月至2014年 12月单中心应用微小化管道技术救治的新生儿先心病患儿共666例,其中体外循环资料齐全431例.分析不同时期新生儿手术病死率与可能的影响因素及与微小化管道技术的相关性.为了避免由于外科医师技术等因素造成的预后差异,在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均纳入为控制的混杂因素,包括:外科医师分组、手术年份、ARISTOTLE手术总评分、术前体质量、术前和术中碳酸氢钠总量及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情况.结果 新生儿先心病手术年龄8~22天,体质量2.7~3.6 kg,病死率从2006年23.7%下降到2014年 12.4%,呈逐步下降趋势(P=0.02).不同先心病分类总病死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肺动脉闭锁24.4%、主动脉缩窄 16.7%、大动脉转位 13.1%、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11.0%、室间隔缺损 10.6%.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不同病种肺动脉闭锁的死亡比例最高;死亡组术前和术中5%碳酸氢钠总量30 ml(20~50 ml),高于生存组23 ml(15~30 ml);术前体质量3.1 kg(2.7~3.5 kg),低于生存组3.3 kg(3.0~3.6 kg);勃脉力/林格总量、红细胞总量、超滤量和心脏辅助比例均为死亡组高于存活组.控制了外科医师等混杂因素后,纳入单因素有意义变量进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围术期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肺动脉闭锁[aHR=3.89(1.78~8.42)],5%碳酸氢钠总量≥50 ml[aHR=2.62(1.14~6.04)],红细胞总量>200 ml[aHR=2.26(1.12~4.06)]和术后低心排[aHR=6.76(3.30~ 13.87)].结论 2006~2014年新生儿先心病术前危险因素增加,病死率明显下降,肺动脉闭锁矫治为新生儿期病死率最高的手术.与围术期死亡直接相关的因素为术前酸中毒和术后低心排.手术效能的提高与新生儿期体外循环微小化管道技术改进有明显的关系,应当注意红细胞总量保持小于200 ml.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病死率
所属期刊栏目: 34
资助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U 140125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30400001, 2014A050503048,2017A070701013,2017B090904034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Key Program U 1401255;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of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2013B030400001,2014A050503048,2017A070701013,2017B090904034
在线出版日期: 2019-0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页数: 共6页
页码: 688-693
英文信息展示
收起英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