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1-4497.2002.04.009
风湿性心脏瓣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钙化与瓣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选择4组诊断明确的病例,其中I组为瓣膜严重狭窄钙化,II组为轻度钙化,III组试验对照组(主要为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IV组则为空白对照组.年龄9~67岁,平均(37.2±5.4)岁;体重28~57 kg,平均(40.5±3.9) kg.其中男39例,女31例.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史,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降低等代谢病史.I、II、III组自手术切除标本上取瓣叶组织,而IV组选取手术切除的右心耳部分组织检测内皮细胞活性(台盼蓝染色法、葡萄糖代谢率、3H-TdR掺入量)、凋亡组织钙和组织湿度.结果 I、II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的数目即AI为(3.4±1.6、1.8±1.3)明显高于III、IV两组(0.5±0.3、0.3±0.2) (P<0.05);I组的活细胞百分率(24.3%)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且I组的葡萄糖代谢率(0.72±0.13)较II、III、IV 3组(2.75±0.09、2.84±0.15、2.83±0.22)明显降低(P<0.05);3H-TdR掺入量的改变与葡萄糖代谢率的结果一致.I组的组织钙含量(14.20±1.73)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II组的含量(2.05±0.72)较III、IV两组(分别为0.44±0.11、0.41±0.07)明显增高(P<0.05).组织湿度测定结果4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与钙化程度密切相关的变化.
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细胞死亡、钙化
18
R654(外科学各论)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