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1-4497.2001.02.043
特发乳糜性心包积液1例
病人男,33岁。胸闷、气促8个月,伴有消瘦、乏力。在外院行抗结核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胸部CT示心包大量积液,心包液性暗区45mm,心包穿刺为乳糜性液体。
查体:心界向双侧扩大,心音弱,心尖搏动消失。X线胸片示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状,心胸比率0.66。超声心动图见心包液性暗区,舒张期末心后暗区45mm,心内结构无异常。核素淋巴显像检查,双下肢皮下注射99mTc-硫胶体,于1、2、5h作延迟显像,双下肢淋巴回流通畅,双侧对称,1h可见心底部心包腔显影,2h向心尖弥散,5h尤为明显,心包腔显影清楚;左上肢注射,左上肢淋巴管显影清楚,2h、5h未见心包腔显影。心包穿刺液呈牛奶状,可见乳糜颗粒;苏丹染色阳性,李凡他反应阴性,蛋白定量142.3g/L,红细胞计数1.3×109/L,白细胞计数1.4×109/L,大量淋巴细胞,未见瘤细胞,无细菌生长。诊断:特发乳糜性心包积液。
入院2个月内行心包穿刺7次,共抽出液体4160ml,遂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置管20?d内向心包腔内分别注入滑石粉2g、50%葡萄糖30ml;引出液体3520ml。注入滑石粉、高渗糖10d后,引流液减至每天200ml左右,15d后每天20~40ml,20d后拔除引流管。引流期间超声心动图示心包液性暗区在13~25mm。
出院5个月余,病人仍感胸闷气促,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包液性暗区33mm,遂入院行手术治疗。经右胸低位结扎胸导管加心包开窗术,反复冲洗心包腔,术中所见符合乳糜心包积液病理改变,术后第2d拔除胸腔引流管,第10d病人痊愈出院,胸闷、气促症状消失。双下肢核素淋巴显像,心脏区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
讨论特发乳糜性心包积液罕见,病因尚不清楚。根据淋巴系统的分布,行核素淋巴显像检查能为手术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显像检查的次序应是先下肢,后上肢,以明确漏向心包异常淋巴通道与胸导管间的关系,从而决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治愈率。本例病人的显像不仅动态显示了心包积聚的淋巴液,而且明确显示了胸导管的中段漏向心包的异常通道。
明确诊断后,应尽早行手术治疗。经右胸低位结扎胸导管和心包开窗术,以解除病人症状,减少营养成分的丢失。本例病人早期行保守治疗,心包腔内置管注药后,心包腔内引流液呈混浊絮状,有血丝,早期心电图示广泛导联ST段异常,病人有低热,不仅未能治愈疾病改善症状,还有引起心包心脏炎症之忧。
乳糜性、心包腔内置管、核素淋巴显像、液性暗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超声心动图、病人、胸导管、心包积液、显像检查、手术治疗、双下肢、症状、显影、细胞计数、引流液、引流管、液体、胸闷、上肢
17
R65(外科学各论)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