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1-4497.2001.02.013
兔体外循环肺损伤时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变化及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SP)含量和活性的改变,探索最佳肺泡内氧浓度及温度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家兔,经右颈总动脉逆行插管,右颈总静脉插管至右房的方法建立兔体外循环(CPB)。在20℃、30℃时,阻断主动脉、停呼吸机后,分别向肺内按潮气量注入50% O2、100% O2,测定BALF中白蛋白(ALB)、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B、SP-C)的含量百分比、肺表面活性剂(PS)的活性,观察超微结构。结果随着氧浓度的增加,BALF中ALB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而SP的含量和活性则明显增加(P<0.01)。20℃组ALB含量明显小于30℃组(P<0.01)。20℃组,SP的含量及活性均大于30℃组(P<0.01)。各实验组与正常组对照,除20℃、100% O2肺充气组外,其余组的SP-A、SP-B、SP-C含量百分比均明显小于正常组(P<0.01)。结论 (1)体外循环时肺损伤明显,并减低了SP的含量和活性。(2)BALF中SP、ALB含量及PS活性的测定是评价兔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3)100% O2肺泡内充氧和低温,对兔体外循环SP的合成活性和肺Ⅱ型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保护作用。
心肺转流术肺表面活性剂再灌注损伤肺
17
R654(外科学各论)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