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器物崇拜”到“文化移植”——中国戏剧在欧洲的早期接受历程(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
自17世纪中叶,西欧诸国逐渐与清廷建立贡市贸易关系,中国的瓷器、丝绸与茶叶等货品通过海运远销欧罗巴.这些来自远东的新奇物品瞬间获得欧洲民众的青睐,它们在宫廷贵族的引领下掀起一波“中国热”(Chinoiserie)潮流.这股对东方的仰慕风尚与独特的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相得益彰,“又经文字的鼓吹,进一步刺激了这种感情”①,由“器物崇拜”延伸至文艺领域,西方舞台因此涌现出一批带有中国元素的戏剧.自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国所藏中国俗文学文献的寻访与编目研究”;2019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课题一般项目“英国藏广府戏曲俗曲的著录与研究” ;2019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6批面上项目“大英国图书馆藏中国俗文学文献的编目;研究”
2020-1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26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