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兴起前的“科学”--“科学”的起源及其在清末的传播与发展
本文首先从汉语典籍中挖掘出了多个“科学”用例并对其语义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考察了“科学”在日本的诞生经纬及其由日本传入中国的过程。文章指出:英文“science”拥有多重含义,直到19世纪才被用来特指自然科学。中日两国早期用来对译“science”的词语之所以出现很多,与此有着很大关联。“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实际上发生在大批留日学生归国之前。继康有为、王国维之后,杜亚泉、蔡元培、钟观光、虞和钦等有过日语学习经历的学者很早就开始使用“科学”。受其影响,不通日文的严复等人也开始频繁使用“科学”。加上梁启超、马君武、鲁迅等赴日学人的推波助澜,“科学”很快就取代了“格致”,并对新文化运动以及唯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科学”词源、文化交流、自然哲学、格致、新文化运动
16
K33;G85
201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1页
20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