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林到朝堂:论魏晋六朝道教的环境选择及其美学意义
以葛洪为代表的魏晋六朝道教一反此前居山修炼的传统,从理论上高倡“朝隐”,力主修道与匡世都不偏废,以致这一时期道士出身的“朝隐”之士、“山中宰相”不断涌现.“朝隐”甚至成为高于隐山修炼的另外一种修道方式.山林或朝堂的环境选择,可以上溯到老庄思想在根本旨趣上的背离,并深受魏晋玄学、时代风气和天师道世家背景的影响.魏晋六朝道教从山林走向朝堂,其修道思想的根本转变,开启了唐宋之际由外向内的求仙之路,成就了后来不重肉体长生而倡性命双修的内丹道教,同时,这一选择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互补、道禅合一的思想特征及真、善、美合一的道教美学人格理想.
山林、朝堂、魏晋六朝、道教
5
K03(史学专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JJD730004
2017-07-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