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4.09.010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9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简称Rh溶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对新生儿Rh溶血病的认识. 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符合新生儿Rh溶血病诊断标准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测定听力,根据结果分为听力异常组和听力正常组,比较2组的人院日龄、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血胆红素峰值、血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入院体重与出生体重的差值.体重下降百分比指体重下降值(g)/出生体重(g)×100%.采用Gesell测定或韦氏儿童智力测定进行远期随访.采用t检验、x2检验及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符合新生儿Rh溶血病诊断标准的患儿共90例,其中80例(89%)在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70例(78%)的血胆红素峰值>220.6μmol/L,59例(66%)为抗D引起的新生儿Rh溶血病,90例直接Coombs试验均为阳性.听力异常组(n=31)与听力正常组(n=59)患儿的入院日龄”(2.3±1.6)与(2.4±3.1)d”、生后出现黄疸时间”13 h(4~18 h)与12h(6~21 h)”、黄疸持续时间”13 h(8~43 h)与24h (9~53h)”、出生体重”(3 188±402)与(3 168±448)g”、入院体重”(3 344±492)与(3 244±451)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或Z值分别为-0.27、-0.03、-0.47、-1.47和-0.75,P值均>0.05).听力异常组与听力正常组患儿的血胆红素峰值分别为(408.5±181.2)与(313.9±127.6)μmol/L,血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分别为12.7±5.3与9.1±4.l,听力异常组均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9和2.89,P值均<0.05).听力异常组和听力正常组中体重下降患儿(n分别为21和35)的体重下降百分比分别为(6.6±5.0)%与(5.6±2.9)%,听力异常组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P<0.05).对8例患儿进行远期随访,3例智力筛查异常的患儿均在生后6h内出现黄疸,其中2例的母亲既往有不良产史. 结论 新生儿Rh溶血病发病早,黄疸程度重;血胆红素峰值、血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较高者,可能更易出现听力异常.
幼红细胞增多症,胎儿、Rh-Hr血型系统
17
2014-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2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