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7-9408.2003.04.022
产前皮质类固醇治疗对胎儿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
@@ 1972年Liggins等[1]首次报道产前皮质类固醇(antenatal corticorsteroid therapy,ACT)治疗可促进胎肺成熟,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发生.此后进行的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ACT能减少新生儿RDS、脑室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增加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肾小球滤过率,加速消化功能成熟.ACT作为预防RDS的常规手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应用次数呈增多趋势.常规一疗程ACT即倍他米松12 mg,每天肌内注射1次,共2次;或地塞米松6 mg,每12 h肌内注射1次,共4次,引起胎儿血浆考的松的变化相当于正常RDS应激产生水平,因此常规一疗程可能对远期影响不大.而重复使用在早产儿(24~32周)并未进一步减少RDS及慢性肺疾病的发生.动物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ACT应用次数增多,肺功能改善越明显,但其不良反应也呈增加趋势[2].现就ACT对胎儿及出生后生长发育和各系统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前皮质、类固醇治疗、胎儿和新生儿、肌内注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实验、不良反应、左心室收缩功能、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小球滤过率、皮质类固醇、慢性肺疾病、肺功能改善、重复使用、远期影响、消化功能、胎肺成熟、生长发育、脑室出血
6
R71(妇产科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