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412-3662.2021.04.005
从差异到融合:残障的医疗与社会模式在近代中国的演变
西方的身心障碍理论强调区分残障人士的身体损伤与社会环境对非常规身体的制约,从而达到推动社会改革的目的.近年来,残障的社会模式已渐成为国内社会科学及政策研究所关切的议题,但此跨学科视角尚未与传统人文学科建立应有的联系.其中,现代医疗与技术如何应对身体损伤,以及残障的观念如何在跨文化实践中得到表达等问题,亟需在历史材料的挖掘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回答.本文首先从19世纪末以来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对医疗模式如何影响肢体损伤者进入残障者这一社会角色的过程进行简要梳理.笔者还将基于对视障群体的研究,分析辅具技术及特殊教育手段如何建构盲人这一社会类别.最后,笔者基于身心障碍史研究的最新进展,简要分析无障碍设计理念的起源与发展,及辅具技术对实现残障人士社会整合的作用.本文希望从历史出发,对医疗与社会模式的互动提供在地经验的反思,并呈现残障、医疗与技术的共生关系.
残障、身心障碍研究、医疗模式、社会模式、特殊教育、通用设计
K25;G434;G206
2021-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