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8.05.014
短链脂肪酸在肠道菌群调节人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肥胖作为典型的能量过剩疾病,已成为21世纪威胁健康的主要代谢病之一.它不仅增加2型糖尿病(T2DM)和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代谢疾病的发病率,而且还降低生活质量,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困扰[1].肥胖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生活方式干预虽然被广泛使用,但效果不稳定,常出现体重反弹.药物治疗由于作用不强和药物本身副作用而应用受限.手术治疗虽然效果明显稳定,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限制其推广.胃肠道是最大的能量摄取器官,决定能量的摄取与吸收.除了遗传因素或生活方式导致的肥胖,肠道菌群也对肥胖有着重要影响,其对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是研究热点.肠道菌群数量和比例的改变会影响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2].研究发现,将肥胖患者或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受试小鼠出现肥胖的症状[3].与肥胖有关的肠道细菌主要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两者也是肠道中的优势菌群.肠道菌群影响机体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产生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SCFAs是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的终产物,是指碳原子数为1~6的溶于水的游离脂肪酸,其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最高[4].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肠道SCFAs含量减少,从而减弱SCFAs调节宿主能量平衡的作用[5].移植正常人的肠道菌到患者肠道内,恢复其SCFAs水平,对胰岛素抵抗有治疗作用.但也有报道SCFAs的增加,又可促进机体从食物残渣中吸收能量,升高肥胖风险.决定SCFAs保健作用向致病作用转化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SCFAs的产生及其作用.以乙酸、丙酸和丁酸为例,阐述SCFAs对能量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从而为临床SCFAs干预肥胖及相关代谢病提供理论指导.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2110
2018-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7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