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5.08.007
甘肃省成人糖调节受损特点及分布特征
目的:分析甘肃省成人糖调节受损(IGR)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3至2014年甘肃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共31417人中的20至74岁经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28087例为调查对象,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组、单纯糖耐量减低(I?IGT)组以及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IFG/IGT)组,按照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比较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糖调节受损的分布状况以及IFG、IGT的危险因素。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农村I?IFG和I?IGT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641/14480)比2.7%(464/16937),10.0%(1443/14480)比9.3%(1571/16937),χ2=65.5和4.3,P<0.05]。农村中男女相比,男性I?IFG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310/6417)比4.1%(331/8063),χ2=4.4,P<0.05]。城市中男女相比,男性I?IGT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765/7666)比8.7%(806/9271),χ2=8.2,P<0.05]。IGR组分的分布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I?IGT各年龄段的患病率分别为5.99%、8.33%、9.80%、10.22%和12.28%,其中20岁组与30岁组、30岁组与40岁组、50岁组与60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0、14.0,均P<0.05)。IFG/IGT各年龄组患病率分别为0.67%、1.02%、1.98%、2.51%和3.44%,其患病率在30岁以上各相邻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2、4.5、9.8,均P<0.05)。男性、老年、糖尿病家族史、超重、农村居民为IFG的危险因素(OR=1.13、1.16、1.30、1.15、1.52,均P<0.05),老年、饮酒、超重、均匀性肥胖和向心性肥胖为IGT的危险因素(OR=1.18、1.17、1.27、1.44、1.08,均P<0.05)。结论 IGR人群在城乡之间、性别和年龄上分布情况不同,关注并控制IGR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流行病学调查
R5 ;R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108;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12030480348
2015-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8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