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3.06.003
溶栓并腔内介入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溶栓并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采用腔内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38例,平均年龄(68±16)岁,急性下肢缺血病程平均(7±4)d,平均糖尿病病程(8±6)年.根据下肢动脉血栓部位与腹股沟韧带关系,将患者分为中央型(8例)、周围型(22例)及混合型(16例)共3组,分析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组间导管溶栓治疗的差异,并观察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的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检验.结果 周围型血栓患者导管溶栓尿激酶用量明显小于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分别为(280±40)、(350±60)、(360±40)万U,F=184.47,P<0.05”,周围型血栓患者溶栓持续时间明显小于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分别为(52±12)、(76±20)、(72±14)h,F=1203.39,P<0.05”;而中央型与混合型患者之间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溶栓后的残余狭窄均予以腔内介入治疗.治疗完成后踝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升高”分别为(0.31±0.15)、(0.95±0.31),t=15.312,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栓范围越广,导管溶栓药量越大,溶栓周期越长;导管溶栓结合腔内治疗的疗效满意.
糖尿病,2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重症肢体缺血、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5
2013-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2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