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2.09.009
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NAFLD患者60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胰岛素组(INS组)30例和胰岛素+二甲双胍组(INS+ MET组)30例,INS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37±9)岁,INS+ MET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39±10)岁.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各指标及肝脏酶谱、初始胰岛素剂量之间具有可比性.2组均予静脉纠酮补液治疗及胰岛素强化治疗酮体转阴后,INS组继续单纯胰岛素控制血糖,INS+ MET组在使用胰岛素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治疗,观察治疗12、24周后2组体质指数、血糖、HbA1c及肝酶指标、血脂及肝脏超声学积分变化;比较2组胰岛素日剂量、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浆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以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HbA1c均显著下降,2组HbA1c达标率无明显差异(INS组和INS+ MET组分别为86.7%比82.8%,x2=0.174,P>0.05);INS+ MET组治疗后体质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INS组(t=3.648、2.883、2.699,均P<0.05);INS+ MET组治疗12和24周ALT分别较治疗前下降13.2%和32.2%(t=4.264、4.976,均P<0.05),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则分别下降23.1%和37.5%(t=6.364、6.315,均P<0.05).治疗后INS+ MET组肝脏B超积分明显低于INS组(2.8±1.3比3.7±1.4,t=2.311,P<0.05);治疗后INS± MET组HOMA-IR较INS组明显改善(2.7±0.8比3.8±1.0,=0.219,P<0.05),胰岛素日剂量是INS组的41.8%,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低于INS组[(28±9)比(36 ±9) ng/L,t =3.110,P<0.05],而脂联素水平高于INS组[(7.2±1.2)比(5.5±1.4) μg/L,t=5.023,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肝酶指标、改善肝脏影像学转归,其机制可能涉及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2型、二甲双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04
R587.1(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天津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20090117;天津医科大学科学基金2008KY29
2012-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4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