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877/cma.j.issn.1674-1358.2024.03.004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引用
目的:分析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定量风险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入海安市人民医院择期行PLIF患者共1 3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SSI将其分为SSI组(44例)和无SSI组(1 289例);收集SSI组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S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预测效能。结果:入组研究患者中SSI的发生率为3.3%(44/1 333);共分离病原菌38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大肠埃希菌13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以及其他2株。与无SSI组相比,SSI组患者年龄增大,尿路感染和多节段手术(≥ 2个节段)增多,皮下脂肪厚度、腰多裂肌(LMM)脂肪浸润、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和引流管数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岁、多节段手术(≥ 2个节段)、皮下脂肪厚度(≥ 14.0 mm)、LMM脂肪浸润(≥ 22.5%)、手术时间(≥ 190.0 min)和引流时间(≥ 2 d)均为SSI的风险因素(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岁、多节段手术(≥ 2个节段)、皮下脂肪厚度(≥ 14.0 mm)、LMM脂肪浸润(≥ 22.5%)、手术时间(≥ 190 min)和引流时间(≥ 2 d)均为SSI的危险因素(P均< 0.05)。ROC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SSI的AUC值显著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0.845 vs. 0.769:Z = 6.325、P < 0.001)。结论:PLIF有一定的SSI发生风险,体重分布指标如皮下脂肪厚度和LMM脂肪浸润有可能是影响SSI发生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通过构建定量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早期识别SSI高危人群,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改善临床预后。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部位感染、列线图、腰多裂肌、危险因素

18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资助项目No. WSW-277

2024-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49-15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