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877/cma.j.issn.1674-1358.2020.03.011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引用
目的 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检测在神经梅毒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初诊、未经治疗的HIV阴性梅毒患者共163例.入组患者跟根据诊断结果分为隐性梅毒组(39例)、无症状神经梅毒组(43例)和有症状神经梅毒组(81例).应用等电聚焦电泳联合免疫固定法检测入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OB,并判定脑脊液OB阳性结果.比较隐性梅毒和神经梅毒患者OB阳性率的差异,同时分析OB阳性和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生化、常规指标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评估脑脊液OB诊断神经梅毒的效能.结果 入组163例梅毒患者中97例脑脊液OB阳性.隐性梅毒组、无症状神经梅毒组和有症状神经梅毒组患者脑脊液OB阳性率分别为12.8%(5/39)、65.1%(28/43)和79.0%(64/81).有症状[64(79.0%)]及无症状神经梅毒[28(65.1%)]患者脑脊液OB阳性率显著高于隐性梅毒患者[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0.0167).有症状神经梅毒亚型的OB阳性率分别为脊髓痨93.3%(14/15),麻痹性痴呆89.5%(34/38),脑膜血管型81.8%(9/11)和眼梅毒41.2%(7/17).以眼梅毒OB阳性率最低,且与麻痹性痴呆、脊髓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0.008).晚期神经梅毒患者OB阳性率(90.6%、48/53)显著高于早期神经梅毒(68.5%、37/54)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05).OB阳性神经梅毒患者IgG指数及脑脊液白细胞、IgG、IgG合成率、总蛋白较OB阴性患者显著升高.脑脊液OB阳性诊断神经梅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87.2%和74.2%,与本研究采用的神经梅毒诊断"金标准"一致率为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1.结论 与隐性梅毒相比,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OB阳性率显著升高,提示脑脊液OB可能对神经梅毒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脑脊液OB能够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为脑脊液OB检测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梅毒、神经梅毒、寡克隆区带

1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内科研基金"启航计划"No. DTQH201402

2020-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1-24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1674-1358

11-9284/R

14

2020,14(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