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1674-1358.2018.05.006
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判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评分系统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近期与远期预后的判断价值,及其对人工肝治疗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2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队列的临床资料,其中生存组83例,死亡组149例.根据基线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和并发症等,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integrated MELD(iMELD)、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改良Child评分(mCTP)5种模型评分;随访两组患者90 d的生存率.分别从鉴别力、校准度和整体性能3个方面评价5种评分系统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探讨单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此5种模型在文献报道的临界值指导下对患者选择人工肝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方法计算各个模型及"全治疗"策略的净获益,评价模型对预测疗效的临床意义.结果 MELD、MELD-Na、iMELD、CTP、mCTP 5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利用数据信息,且与ACLF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在判断患者90 d预后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64、0.68、0.62和0.64;iMELD均优于其他评分系统(t=8.318、P<0.001);iMELD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具有最好的病死风险判断力;Nagelkerke's R2和Brier评分结果提示iMELD整体判断能力最优.以55为界值,iMELD短期预后判断能力的敏感度为86.8%,特异度为49.5%,AUC=0.68;iMELD预测能力优于PTA单指标(t=5.866、P<0.001)以及其他模型;阈值概率(Pt)为23%~65%时,基于iMELD评分决定是否应用人工肝治疗,净获益高于"全治疗"策略,相当于每100例患者中可减少不必要的人工肝治疗最多达20例,提示使用iMELD模型指导可节约20%的人工肝资源,同时亦不增加漏掉需要人工肝治疗患者的几率.结论 iMELD模型在判断ACLF患者近期与远期预后方面的价值较高,对临床选择合适病例进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肝功能衰竭、慢加急性、肝炎病毒、乙型、预后模型、决策曲线分析
12
江苏省重点研发社会发展计划重点病种规范化诊疗项目BE2015655;南通市市级临床医学中心项目HS2016002
2018-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4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