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1674-1358.2016.03.024
临床干预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梅毒患者采取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梅毒孕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梅毒孕妇,根据其临床干预的时间,首次筛查时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滴度及孕期梅毒治疗情况进行分组,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梅毒患者孕20周前(65例)和孕20周后(15例)进行临床干预,不良妊娠结局(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先天梅毒等)发生率分别是3.08%和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21、P =0.012)。90例梅毒孕妇根据孕期治疗情况,分为规范治疗组(60例)、不规范治疗组(20例)和未治疗组(10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67%(1/60)、20%(4/20)和60%(6/10),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3、P =0.001);80例采取临床干预的妊娠期梅毒孕妇根据首次筛查时RPR滴度分为≤1︰4(66例)和≥1︰8(14例)两组,RPR滴度≤1︰4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2%(1/66),显著低于RPR滴度≥1︰8组的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28.57%(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02、P =0.011)。结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断、规范性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妊娠期梅毒、临床干预、妊娠结局
10
R74;R96
2016-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6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