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877/cma.j.issn.1674-1358.2014.04.015

179例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分析

引用
目的:研究2012至2013年四川地区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为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179例患儿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特征。结果本组病病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1.39±0.34)岁,以婴幼儿(<3岁)最多见(132/179,73.74%),且男︰女(1.75︰1);发病高峰在4~8月份(132/179,73.74%);患儿多有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史(48/179,26.82%)、饭前少洗手或不洗手(56/179,31.28%)、经常咬手指或玩具(89/179,49.72%)等危险因素。早期临床表现为皮疹(100%)、发热(169/179,94.41%)及易惊(134/179,74.86%)、肢体抖动(53/179,29.61%)、嗜睡(46/179,25.70%)、呕吐(36/179,20.11%)、易激惹(27/179,15.08%)、抽搐(21/179,11.73%)以及饮水呛咳(6/179,3.35%)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病原学以EV71为主(85/121,70.25%),可有白细胞增多(72/179,40.22%)、C-反应蛋白升高(59/179,32.96%)、心肌酶谱升高(16/179,8.94%)及血糖升高(10/179,5.59%)等。对152例患儿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均为无色透明,部分患儿脑脊液压力升高(65/179,42.76%)、白细胞计数增高(57/179,31.84%);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葡萄糖和氯化物改变。经治疗后,治愈123例(123/179,68.72%),好转51例(51/179,28.49%),死亡5例(5/179,2.79%),均死于脑干脑炎。结论四川地区手足口病的疫情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和季节等差异。不良的卫生习惯、早期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生化学异常及脑脊液改变是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受损的警示信号,应早期识别和治疗。

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R73;R71

四川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SZ0121

2014-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10-51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