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1674-1358.2013.06.03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可引起各种类型肝脏疾病,包括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自从1967年首次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以来[1],HBsAg从最初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定性诊断指标逐渐发展为目前广泛应用的HBsAg定量诊断及检测指标。HBsAg是HBV的结构蛋白,很少发生转阴。HBsAg血清学转换是病毒清除、病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HBsAg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中,以指导抗HBV疗效分析。当前利用HBsAg在临床治疗抗HBV中意义愈加重要,本文就HBsAg的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作如下综述。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指标、surface antigen、诊断指标、应用价值、临床治疗、血清学转换、生物学特点、疗效分析、结构蛋白、各种类型、肝脏疾病、肝细胞癌、定性检测、定量诊断、定量检测、肝硬化、综述
R72;R51
广东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社区综合防治研究2012ZX10004-902
2014-0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1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