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2097-1109.2023.10.101
成像技术在薄穿支皮瓣切取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随着对解剖学知识了解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美学和功能的修复重建,因此也出现了多种穿支皮瓣的切取和修薄方法。然而,一些学者依然担忧这些方法可能造成血管损伤。先进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穿支血管,特别是脂肪层的穿支,还能准确评估皮瓣血流灌注情况。充分利用这些成像技术,可在不影响皮瓣微循环的情况下获得最佳重建效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昝涛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文《Imaging for thinned perforator flap harvest: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重点综述了CT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超高频超声、光声层析成像、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激光散斑衬比成像、动态红外热成像及无创组织血氧测定等技术在薄皮瓣皮下穿支走行及血流灌注评估方面的运用及优点和不足。作者建议根据术前及术中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成像技术,如术前穿支定位首选CTA,术前穿支的血流动力学(管径、流速)检测首选CDU;术中穿支灌注情况和浅表血管显影首选ICGA。将来可能通过显影剂和设备创新与混合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创建的数字手术环境相融合。通过合理运用以上这些技术,有望获取既能满足功能及美学修复需求,又比较安全的薄穿支皮瓣,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手术治疗效果。
39
2024-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