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501225-20230413-00124
55例西藏自治区高原雷击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发生心脏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高原雷击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发生心脏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08年1月―2023年7月,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收治5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雷击伤患者。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受伤时间、受伤地(平均海拔)、受伤时活动、发生体表热力烧伤的情况、发生并发症情况、发生复合伤情况、伤前合并基础疾病/生理过程、住院天数、治疗结局、治疗有效率。按年龄段将患者分为少年组(11例)、青年组(28例)、中年组(14例)、老年组(2例),比较4组患者性别、民族分布。根据入院时是否发生心脏损伤,将患者分为心脏损伤组(44例)和非心脏损伤组(11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受伤地平均海拔、住院天数、发生并发症情况、发生复合伤情况、体表热力烧伤部位、体表热力烧伤面积。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雷击伤患者发生心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55例患者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为10~68岁,藏族47例、汉族8例。4个年龄段组患者性别和民族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受伤时间为5~9月,以6、7月多发,拉萨市城关区(平均海拔3 650 m)、那曲市巴青县(平均海拔4 500 m)雷击伤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0.0%(11/55)、16.4%(9/55)。96.4%(53/55)的患者受伤时正在进行室外活动,如放牧、挖虫草、收青稞等。55例患者中发生体表热力烧伤者46例,占83.6%,烧伤面积以不超过10%体表总面积为主,烧伤深度以深Ⅱ度为主。52例(94.5%)患者发生并发症,以心脏损害(44例,80.0%)最为常见;22例(40.0%)患者共发生11种复合伤,最常见的是创伤性颅脑损伤;17例(30.9%)患者伤前共合并11种基础疾病/生理过程;患者住院天数为9(5,17)d。55例患者中治愈出院14例、好转40例、死亡1例,治疗有效率为98.2%。与非心脏损伤组比较,心脏损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
χ2=12.28)、躯干烧伤比例(
χ2=5.15)、受伤地平均海拔(
Z=-2.38)均明显增加(
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地平均海拔为雷击伤患者发生心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为3.28,95%置信区间为1.35~7.99,
P<0.05)。
结论:西藏自治区高原雷击伤主要发生在5~9月、受伤地平均海拔为4 500 m、受伤时活动主要为室外活动,受累患者以男性、青年、藏族为主,受伤程度以轻度烧伤居多;伤情复杂且并发症多,以心脏损伤最为常见。受伤地平均海拔为雷击伤患者发生心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闪电击伤、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心脏损伤、临床特征
39
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XZ202001ZR0037G;Tibet Autonomous Region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XZ202001ZR0037G
2024-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96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