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501225-20220214-00027
35例不同妊娠时期烧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不同妊娠时期烧伤患者的临床结局,探讨妊娠期烧伤的合理处理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0年6月—2020年6月,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21例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1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妊娠烧伤患者。根据烧伤时的孕期,将35例患者分为妊娠早期组[18例,年龄(26±4)岁,孕期8(4,11)周]、妊娠中期组[10例,年龄(26±3)岁,孕期21(14,27)周]、妊娠晚期组[7例,年龄(30±5)岁,孕期32(29,35)周]。患者均接受液体复苏、抗感染、创面处理及多学科综合救治等治疗。统计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烧伤并发症、孕妇结局、胎儿结局、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在治疗过程中,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分别有4、4、2例患者出现创面感染,有1、3、2例患者出现休克症状,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妊娠晚期组中有1例患者在清创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组孕妇最终均存活,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分别有9、8、6例患者的胎儿存活,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的胎儿死产、足月产情况均相近(
P>0.05);3组患者的胎儿流产和早产情况均差异明显(
P<0.05或
P<0.01),且妊娠早期组患者的胎儿流产最多、早产最少
。3组患者中胎儿存活患者的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妊娠早、中、晚期烧伤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抗感染、创面处理及多学科综合救治等治疗后,可获得较高的孕妇及胎儿存活率。
烧伤、妊娠、诊断、治疗应用
38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