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26-00093

瘢痕疙瘩国际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引用
目的:对瘢痕疙瘩的国际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检索2000—2020年关于瘢痕疙瘩研究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每年发表文献篇数、期刊和第1作者、国家与机构、研究领域、累计发表文献每年的被引频次、高被引文献、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使用CiteSpace5.6.R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聚类;使用VOSviewer1.6.1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文题和摘要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结果:共检索到2 693篇瘢痕疙瘩相关文献。2000—2020年,每年发表瘢痕疙瘩相关文献数量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共有777本期刊发表过瘢痕疙瘩相关文献,其中《Dermatologic Surgery》发表数量最多。以第1作者发表瘢痕疙瘩相关文献数量最多的是Rei Ogawa,其共发表52篇相关文献。共有98个国家进行了瘢痕疙瘩相关研究,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613篇),其次是中国(524篇)和日本(107篇)。共有2 656个机构进行了瘢痕疙瘩相关研究,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67篇)。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学科分类,被纳入的文献涉及110个研究领域,排名前3者为皮肤科、外科、药物的研究和实验。纳入的文献总被引频次达到47 746次,累计发表文献被引频次逐年增加,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152次)发表于2011年。纳入文献中共有45 571个关键词,排名前5的关键词按照涉及文献数量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瘢痕疙瘩(588篇)、增生性瘢痕(385篇)、表达(198篇)、成纤维细胞(155篇)以及瘢痕(133篇)。利用CiteSpace5.6.R2软件进行可视化的关键词图谱进一步直观显示,研究侧重瘢痕疙瘩的成因、表现及其组成。VOSviewer1.6.13软件分析显示,瘢痕疙瘩的研究方向分为临床瘢痕疙瘩管理与瘢痕疙瘩机制研究这2个大类;研究热点初期主要是从个案中探索瘢痕疙瘩的诊断和治疗,偏向表观研究,后期则侧重于瘢痕疙瘩统筹管理,其中机制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结论:目前国际上关于瘢痕疙瘩的研究兴趣呈现出上升趋势,国外(美国等)和国内的研究机构都在对瘢痕疙瘩进行深入探索,以皮肤科为首,研究趋势逐渐由表观研究转向分子研究。

瘢痕疙瘩、文献计量学、聚类分析、可视化分析

37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03D321080;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Shanxi Province201603D321080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63-27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烧伤杂志

1009-2587

50-1120/R

37

2021,37(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