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501120-20191204-00452
吸入性损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2019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7例)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17例)收治的共7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男65例、女9例,年龄21~65岁)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依据临床表现、体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等将患者分为吸入性损伤组(56例)和非吸入性损伤组(18例)。针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中烧伤总面积存在的差异,采用个案-控制匹配以烧伤总面积为标准进行1∶2匹配后吸入性损伤组26例、非吸入性损伤组13例。统计2组患者伤后第1、2、3个24 h患者总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水分输入量及电解质胶体比、尿量、累计入出比和伤后24、48、72 h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血细胞比容(HCT)。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
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匹配后,组间总体比较,2组患者伤后第1~3个24 h总补液系数、水分输入量差异明显(
F=4.202、10.671,
P<0.05或
P<0.01)。伤后第1、2、3个24 h,2组患者总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电解质胶体比相近(
t=-1.336、-1.452、-1.998,-0.148、0.141、0.561,0.916、-0.046、-0.509,-1.024、0.208、0.081,
P>0.05)。伤后第1、2、3个24 h,吸入性损伤组患者水分输入量分别为(2 996±1 176)、(2 659±1 030)、(2 680±1 509)mL,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的(2 125±898)、(1 790±828)、(1 632±932)mL(
t=-2.334、-2.639、-2.297,
P<0.05)。(2)匹配后,组间总体比较,吸入性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个24 h尿量、累计入出比分别明显低于、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
F=12.158、9.111,
P<0.01),吸入性损伤组患者伤后24~72 h心率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
F=4.675,
P<0.05)。伤后24、48 h,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MAP、HCT相近(
t=-0.039、-1.688,1.399、1.299,-1.741、0.754,-0.677、0.037,
P>0.05);伤后第1、2个24 h,吸入性损伤组患者尿量、累计入出比分别明显低于、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
t尿量=2.421、2.876,
t累计入出比=-2.687、-2.943,
P<0.05或
P<0.01);伤后72 h,吸入性损伤组患者心率、HCT[(114±13)次/min、0.42±0.06]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98±18)次/min、0.38±0.06,
t=-3.182、-2.123,
P<0.05或
P<0.01],2组患者呼吸频率、MAP相近(
t=0.359、1.722,
P>0.05);伤后第3个24 h,2组患者尿量、累计入出比相近(
t=1.664、-1.895,
P>0.05)。
结论:吸入性损伤可导致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需求增加,适当增加合并吸入性损伤烧伤患者的补液量有助于维持较为理想的尿量。
烧伤,吸入性、休克、补液疗法
36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7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