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10
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调查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 506例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26例和非DVT组2 480例.计算DVT发生率,统计DVT诊断时间及类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深度、烧伤总面积、致伤部位、致伤原因、创面感染、静脉液体输入(高渗液、血液)、置管部位、植皮手术、伤后首次植皮手术时机、D-二聚体、伤后卧床时间情况,对数据行x 2检验、Wilcoxon检验.选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DVT发生率为1.04%(26/2 506);DVT诊断时间为伤后16 ~62(40±12)d,伤后20 d以后诊断者占92.3%(24/26);均为下肢DVT,类型包括中央型1例、周围型24例、混合型1例.(2)2组患者在性别、上肢烧伤、躯干烧伤、头面部烧伤、致伤原因、颈内静脉置管、植皮手术及伤后首次植皮手术时机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1.853 ~3.742,Z=3.342,P值均大于0.05);在年龄、烧伤深度、烧伤总面积、下肢烧伤、创面感染、静脉输入高渗液和血液、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D-二聚体、伤后卧床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569 ~ 11.324,Z值分别为7.357、7.012,P<0.05或P<0.01).(3)年龄、烧伤总面积、下肢烧伤、创面感染、D-二聚体为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904、2.655、3.574、2.786、3.142,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04~7.652、1.368~6.594、1.958 ~8.511、1.459 ~7.001、1.922 ~8.062,P值均小于0.05). 结论 烧伤患者DVT发生率相对较低,诊断时间多在伤后20 d以后,类型以下肢周围型最为多见;年龄、烧伤总面积、下肢烧伤、创面感染、D-二聚体是可预测烧伤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烧伤、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32
2016-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