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5.06.002
烧伤后炎症反应的病因、分子机制及防治对策
@@ 烧伤后的炎症反应本质上是机体对烧伤所致组织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助于清除创面坏死组织,限制组织损伤扩大和加速组织的修复.受伤部位因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出现明显的局部水肿;当烧伤面积≥30%TBSA时,还可引起全身性的微血管通透性升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如发热、血中白细胞增多、肝脏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等.这时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可激活中性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若抗炎介质产生相对不足则可造成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引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死亡[1].可见,严重烧伤是以全身性炎症反应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在宏观上仔细分析严重烧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发病原因,在微观上深入探讨各发病原因的分子机制及其相互联系,再回到整体上制定相应的临床措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面积烧伤的治愈率.
严重烧伤、全身性炎症反应、病因、分子机制、防治对策、inflammatory reaction、微血管通透性、组织损伤、发病原因、急性期反应蛋白、多脏器功能不全、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全身性疾病、大面积烧伤、炎症介质、相互联系、受伤部位、烧伤面积、全身反应
21
R64(创伤外科学)
2006-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0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