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20.01.006

潜在脑死亡后器官捐献供者脑死亡判定中脑电与脑血流“分离现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引用
目的 明确脑死亡判定确认检查中脑电与脑血流“分离现象”的影响因素,加强对该现象的了解及认知. 方法 前瞻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及重症医学科自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7例潜在脑死亡后器官捐献(DBD)供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首选脑电和脑血流评估作为脑死亡判定的确认检查方式,对存在“分离现象”的患者,进一步行正中神经短潜伏期诱发电位检查或等待24 h再次进行脑电和脑血流评估以确诊.选择性别、年龄、进行确认检查时自主呼吸停止时间、血压、手术方式、神经查体、神经影像学指标和血Na+等15个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与“分离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127例患者中,22例(17.3%)存在“分离现象”,其中17例(77.2%)脑电静息早于脑血流终止,5例(22.7%)脑血流终止早于脑电静息.多因素Logstic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14岁(OR=6.250,95% CI:1.201~32.220,P=0.028)、检查时收缩压≥140 mmHg(OR=7.430,95%CI:1.621~33.992,P=0.010)、原发性脑干损伤(OR=15.890,95%CI:3.042~82.930,P=0.006)、自主呼吸停止时间≤72 h(OR=1 1.964,95%CI:3.045~82.932,P=0.006)及去骨瓣减压术(单侧/双侧)(OR=16.281,95%CI:1.590~89.785,P=0.001)是“分离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分离现象”在中国脑死亡判定的确认检查中常见,≤14岁患者、检查时收缩压≥140 mmHg、原发性脑干损伤、自主呼吸停止时间≤72 h和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单侧/双侧)患者更易出现“分离现象”.

器官捐献、脑死亡、脑电图、脑血流、分离现象

19

广东省器官捐献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资助项目;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Organ Donation and Transplant Immunology ;Guangdong Provinci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6-4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1671-8925

11-5354/R

19

2020,19(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