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9.05.014
血管内压力差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指导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压力差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指导价值. 方法 对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治疗的11例SSS患者,于手术前后采用压力导丝评估锁骨下动脉狭窄两端的血管内压力差(狭窄远端平均压力-狭窄近端平均压力),采用DSA评估锁骨下动脉的狭窄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椎动脉盗血程度,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两臂肱动脉收缩压差.比较治疗前后血管内压力差的变化,分析治疗前血管内压力差与血管狭窄率、盗血程度、两臂肱动脉收缩压差的关系,以及治疗后血管内压力差与临床症状和盗血改善的关系,比较治疗后血管内压力差与残余血管狭窄率预测临床成功的能力. 结果 (1)治疗后10例患者的盗血消除、临床症状改善,1例患者虽有血管狭窄率改善,但盗血仍存在、临床症状未改善,临床成功率为90.9%(10/11).(2)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内压力差[(2.5±5.3) mmHg]较治疗前[(11.2±6.6)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治疗前血管内压力差与血管狭窄率呈正相关关系(r=0.757,P=0.007),与两臂肱动脉收缩压差呈正相关关系(r=0.701,P=0.016);6例血管内压力差为6~9 mmHg者均为Ⅰ、Ⅱ度盗血者,5例血管内压力差≥10mmHg者均为Ⅲ度盗血者.(4)治疗后1例未达到临床成功患者的血管内压力差为18 mmHg,而其余10例临床成功患者的血管内压力差均≤3 mmHg.(5)2种技术成功指标(DSA示残余血管狭窄率≤30%与血管内压力差≤3 mmHg)对临床成功的预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管内压力差能够反映SSS患者血管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残余血管狭窄率能更准确预测临床成功,对血管内治疗更具有指导意义.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内治疗、血管内压力差、压力导丝
18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Z161100000516189Capit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Achievement Promotion Z161100000516189
2019-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1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