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1.11.003
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目的 评估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对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5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发病3h内的40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并就患者预后良好比例、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等与国外多个大样本试验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后行DSA显示25%(10/40)未见血管闭塞,7.5%(3/40)有严重血管狭窄(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1例),67.5%(27/40)发现血管闭塞(颈内动脉9例,大脑中动脉18例).其中24例于发病后180~390 min[平均(304±61)min]开始联合动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TICI分级2或3级)为79.2%(19/24).再梗死发生率为7.5%(3/40).3个月时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比例为60%(24/40),与NINDS试验安慰剂组[27.2%(85/3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NIHSS评分≤1)比例为52.5%(21/40),与NINDS试验rt-PA组[31%(97/312)]、安慰剂组[20%(62/312)]和IMS[27.5%(22/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2.5%(1/40),病死率为10%(4/40),与NINDS试验rt-PA组、安慰剂组、EMS和I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提供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缺血性卒中、溶栓疗法、动静脉联合、再通率
10
R743.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12-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88-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