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1-8925.2008.04.006
颈静脉孔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颈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特征,为该区域的手术人路及颅神经的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显微镜下模拟经颈静脉入路、远外侧经髁入路、迷路下入路等多种入路的联合,从多个角度逐步解剖颈静脉孔及相关区域,明确该区域重要结构的空间关系.结果 在颅内侧,硬脑膜分隔将颈静脉孔分为岩部、乙状部、颈内静脉部.覆盖于颈内静脉部的硬膜有两个孔,二者均位于两个颈内静脉突之间,一个为舌咽神经道,另一个为迷走神经道.乙状窦,岩下窦,颈静脉球,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咽升动脉脑膜支,枕动脉和耳蜗导水管一同穿行于孔内. 结论 将颈静脉孔描述为岩部、乙状部、颈内静脉部更有手术意义;通过星点可定位横窦和乙状窦交界部.详尽的解剖学研究可提高本区域手术成功率,有助于保护颅神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颈静脉孔、星点、解剖学、局部、临床意义
7
R324(人体形态学)
2008-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47-34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