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2050-20221108-00517
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抗凝疗效
目的:分析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病因和预后。方法: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0例CVST患儿,所有患儿确诊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 000 IU/10 kg,2次/d,共15 d;第12~15天同时口服华法林,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3)调节药物剂量,之后根据病因不同个体化应用华法林。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病因、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指标及抗凝疗效。结果:20例患儿起病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5.5 d(0.5~17.0 d);发病以头痛为主的14例、发热4例、癫痫1例、偏瘫1例,治疗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1分17例,3分1例,4分2例。病变位于横窦、乙状窦15例,上矢状窦5例(3例累及皮质静脉)。13例患儿的致病因素为中耳乳突炎,病变均位于横窦、乙状窦。7例为非感染性因素,其中2例为白血病,溃疡性结肠炎、TBHB基因突变、颅脑外伤、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病因不明1例;5例病变位于上矢状窦,其中3例合并脑水肿和出血转化。治疗前D-二聚体≥500 ng/ml的有8例。20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6~51个月)。因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至末次随访mRS 0分18例,2分1例;治疗后3个月头颅MR静脉造影显示静脉窦血栓受累位置均再通,6个月随访显示均无复发。结论:儿童CVST的病因复杂,中耳乳突炎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病变部位在横窦、乙状窦。积极的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
窦血栓形成,颅内、儿童、疾病特征、抗凝药、治疗结果
39
2024-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