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2050-20210806-00387
急性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分析及其机制初探
目的:分析急性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初探。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48例,根据入院时头颅CT,将患者分为PADBS组(26例)和非脑肿胀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SAH发生率的差异。所有患者均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P相关参数的差异。两组各选择3例合并SAH并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对术中切除的废弃脑组织进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查,比较两组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PADBS组76.9%(20/26)的患者合并SAH,高于非脑肿胀组的40.9%(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TP显示,PADBS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降低,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基因芯片分析显示,与非脑肿胀组比较,PADBS组脑组织中炎性反应、免疫反应及应激反应相关基因表达均明显下调,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糖酵解途径中己糖激酶2(HK2)、乳酸脱氢酶A(LDHA)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
P<0.05)。
结论:PADBS可能与外伤性SAH有关,相关机制可能与低氧应激反应降低有关。
脑损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机制
38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0YJ0188;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LZXNYD-J10;Applied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ichuan Province2020YJ0188;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of Luzhou2017LZXNYD-J10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28-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