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3.07.033
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血管痉挛时大鼠脑内大血管的保护作用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SAH动物模型后,根据大鼠脑底大血管的病理改变,研究亚低温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血管痉挛时脑内大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1)选择成年SD大鼠作为模型动物,采取改良的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于二次注血后第5天进行研究,亚低温组用冰袋全身降温治疗另两组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2)应用激光多普勒(LDF)监测大鼠皮层脑血流的变化以及脑底大血管的病理改变证实血管痉挛的发生.(3)通过光镜、电镜研究对比脑底大血管的大体及超微结构变化,来探求亚低温对于迟发血管痉挛时脑内大血管的保护作用.结果 大鼠基底动脉光镜结果发现亚低温及常温组均发生了明显的血管痉挛,表现为血管直径减小、管壁增厚、管腔周长减少、内弹力膜皱褶,同时可见痉挛血管细胞增殖现象明显.测量发现常温组基底动脉直径减少了50.59%,管壁厚度增加了159.27%,管腔内周长减少了62.50%.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常温组伴有大量内皮细胞的剥离导致内弹力膜的裸露,平滑肌细胞的坏死.亚低温组未见细胞膜破裂,紧密连接尚好,内弹力膜未见裸露,细胞连接未见明显改变,胞质中细胞器结构尚清晰,可见内质网、高尔基氏器、胞饮小泡、微丝及核糖体,细胞间连接未见明显损伤,仍可见缝隙连接.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减缓血管壁的病理改变,从而对维持脑供血、减轻因脑缺血造成的神经细胞损害起到积极的作用.
亚低温、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大鼠、基底动脉
29
2013-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4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