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3694-20220706-00526
颅内动脉重塑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影像学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重塑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影像学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或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共156例,计算其脑动脉重塑(BAR)评分,将BAR评分≤-1倍标准差的患者定义为颅内动脉缩窄性重塑的个体,BAR评分≥1倍标准差的患者为定义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的个体。对CSVD影像学标志物[脑白质高信号(WMHs)、腔隙、脑微出血、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和脑萎缩]进行量化,计算出CSVD总负荷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低负荷组(0~2分,91例)和高负荷组(3~4分,6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动脉重塑与CSVD各影像学标志物及总负荷的关系,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估颅内动脉重塑对高CSVD总负荷的预测价值。结果: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是严重WMHs(
OR=3.66,95%
CI 1.38~9.72,
P=0.009)、腔隙(
OR=3.78,95%
CI 1.17~12.19,
P=0.026)、脑萎缩(
OR=3.11,95%
CI 1.10~8.81,
P=0.033)、高CSVD总负荷(
OR=6.66,95%
CI 2.14~20.77,
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是高CSVD总负荷的独立影响因素(
OR=1.12,95%
CI 1.07~1.16,
P<0.01)。以年龄及BAR评分≥1倍标准差为因变量建立高CSVD总负荷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有较好的效应(C指数=0.826)及校准度(
P=0.024)。ROC曲线的最佳截断点是0.50,曲线下面积为0.83(95%
CI 0.76~0.89,
P<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和0.82。
结论: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的患者可能有较高的CSVD负荷。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可作为一种新的评估CSVD负荷生物标志物,但两者间联系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颅内动脉疾病、脑血管障碍、萎缩、动脉重塑、脑白质高信号、腔隙
56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LHGJ20210423;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Henan ProvinceLHGJ20210423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