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5.01.013
超声介导微泡携带激肽原酶靶向治疗技术对实验性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再生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微泡携带激肽原酶靶向治疗技术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再生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激肽原酶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4只.机械振荡法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MCAO术后24h所有大鼠按不同组别予以尾静脉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d或6d.超声组在尾静脉给药的同时,予以超声辐照缺血侧颅骨10 min.分别在第3天和第7天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测量脑梗死体积,观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双皮质素的表达变化和梗死灶周围血管密度层黏连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激肽原酶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SVZ区在每20倍目镜视野下双皮质素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51.8 ±13.1、125.7±11.6、130.2±13.7、234.5±12.4和123.7±10.0,梗死灶周围区在每10倍目镜视野下层黏连蛋白免疫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0.0%±0.8%、5.2%±0.7%、5.0%±1.0%、8.0%±1.8%和5.0%±0.9%.其中,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和激肽原酶组梗死侧SVZ区双皮质素阳性细胞数和梗死灶周围层黏连蛋白免疫阳性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同时点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双皮质素: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17.88、17.17、18.16,P<0.01;激肽原酶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15.42、14.78、15.70,P<0.01.层黏连蛋白: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7.01、6.71、7.11,P<0.01;激肽原酶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4.23、3.94、4.33,P<0.01).另外,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与激肽原酶对照组相比,梗死侧SVZ区双皮质素阳性细胞数(t=2.46,P<0.05)及梗死灶周围层黏连蛋白免疫阳性百分比(t =2.78,P<0.05)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AO术后7d上述各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与其他4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介导激肽原酶载药微泡治疗较单用激肽原酶治疗更能促进大鼠MCAO术后的神经再生和血管新生,进一步改善大鼠急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因此,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治疗技术有望进一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梗死、大脑中动脉、神经再生、新生血管化、病理性、激肽释放酶类、微气泡
48
R743.34;R285.5;R322.8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S2011010003295
2015-03-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