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0.05.0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内蛋白质经淋巴引流的荧光示踪

引用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实质内大分子物质经淋巴引流的变化.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伊文思蓝标记白蛋白(EBA)组、SAH+EBA组.采用枕大池两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应用改良的脑实质微量注射技术将EBA注入大鼠左侧尾壳核,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代替EBA.于注射后0.5、1、2、3、5 d处死动物,观察并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EBA在脑内、颈总动脉壁、颈部淋巴结等部位的分布.结果 EBA组于注射后1 d荧光信号首先出现在左侧脑实质、侧脑室及其血管周围,并逐步到达对侧;双侧颈总动脉外膜有密集的荧光信号,颈部淋巴结可见荧光信号.2 d后脑内荧光信号明显减弱,嗅球内荧光信号逐渐增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内有点状荧光信号.各淋巴结内荧光均于3 d时最强.SAH后脑内EBA引流至嗅球、颈部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量减少且速度减慢.于0.5、1、2、3、5 d,EBA组颈深淋巴结EBA荧光密度分别为14.5±3.2、27.5±7.4、60.3±12.3、138.0±12.0和108.1±13.4,SAH+EBA组分别为8.9±2.0、11.9±2.5、17.4±3.7、26.7±4.5和59.0±8.1,后组各时间点密度均低于前组(F=13.17、24.04、66.81、302.77、59.36,P<0.01);2、3、5 d,EBA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EBA荧光密度分别为26.3±5.9、47.5±9.6和41.0±9.3,SAH+EBA组分别为11.0±1.5、12.5±2.8、23.6±3.2,后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前组(F=38.17、72.52、19.01,P<0.01).结论 SAH可导致脑内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系统引流的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分子物质、淋巴系统、大鼠

43

R3(基础医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724;30770759;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J05L10;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5-231

2010-06-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58-36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神经科杂志

1006-7876

11-3694/R

43

2010,43(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