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1006-7876.2003.01.035
周期性共济失调
@@ 一、概述
周期性共济失调(episodic ataxia,EA)由Parker于1946年首先描述,患者可见周期性肢体和步态共济失调,眩晕,恶心,有时头痛,常持续数小时.情绪激动、疲劳、运动、酒精和糖类摄入以及月经期等均可诱发发作[1,2].EA合并肌纤维颤搐(episodic ataxia with myokymia,EAM)由van Dyke于1975年报道,常见震颤,躯干性共济失调,言语模糊,僵硬或疲倦感,反射样活动,蹒跚步态,腕、足部痉挛[3].1990年Brunt和van Weerden[4]报道1个EAM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作期可见运动和平衡不稳,常见头部姿位性震颤,面部和手肌的细小抽搐,发作持续数分钟,每天发作数次.儿童起病,可持续到成年期.发作间期可见轻度位置性震颤和共济失调.肌电图可见肌纤维颤搐放电.碳酸酐酶抑制剂可减轻或阻断发作.现认为EA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神经疾病,神经病理改变未明.常可致全身性共济失调发作,发作间期神经系统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存在临床异质性[1,5-7].
周期性、共济失调、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肌纤维颤搐、发作间期、碳酸酐酶抑制剂、神经系统功能、神经病理改变、临床异质性、运动、言语模糊、神经疾病、步态、月经期、位置性、全身性、可持续、肌电图、发作期、多系统
36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