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1674-6899.2014.04.0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致黄疸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王某,女,48岁,因“进食油腻食物后腹痛腹胀6 h”于2014年1月18日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入院后行腹部超声检查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化验示:白细胞12.6×109/ L,中性粒细胞84%,红细胞4.02×1012/ L,血红蛋白121 g/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7 U/ 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 U/ L,总胆红素17.6μmol/ L,直接胆红素4.2μmol/ L。当地医院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后,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遂于2014年1月2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于术后第三天出院回家休养。2014年2月5日,患者突然出现右上腹及腰背部胀痛不适,阵发性加剧,伴皮肤黏膜黄染,且呈进行性加重,遂急诊前往兰大二院就诊,入院后急诊行腹部超声检查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腹腔局部肠管扩张明显,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胸腹部立位平片示: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右上腹部金属夹影,下腹部及盆腔肠管积气扩张;腹部 MRI + MRCP 示:低位胆道梗阻,胆总管下段截断,局部软组织肿块,考虑壶腹周围癌可能。急诊化验示:白细胞9.86×109/ L,中性粒细胞78%,红细胞4.30×1012/ L,血红蛋白104 g/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61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49 U/ L,总胆红素62.8μmol/ L,直接胆红素55.7μmol/ L,r-谷氨酰基转移酶650 U/ L,碱性磷酸酶974 U/ L。在完善入院检查和围手术期准备的同时,立即给予患者抗炎、补液、抑酸、止痛、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腹痛症状逐渐缓解,但黄疸体征明显加重。立即组织全科讨论后初步考虑患者诊断为:黄疸原因待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狭窄?壶腹周围癌?)。2月7日急诊化验示:白细胞16.61×109/ L,中性粒细胞92%,红细胞4.22×1012/ L,血红蛋白113 g/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8 U/ 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37 U/ L,总胆红素383.2μmol/ L,直接胆红素375.7μmol/ L,r-谷氨酰基转移酶763 U/ L,碱性磷酸酶1023 U/ L,由于患者胆红素急剧升高,全科讨论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见腹腔内粘连严重,大网膜包裹胆囊床,有少量黄色腹水位于右肝后,胃壁上缘与肝脏粘连,仔细分离腹腔内粘连,游离肝脏右下缘和胆囊床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粘连组织,见部分小肠和升结肠肠管积气扩张,内有大便,在结肠肝曲的位置可见肠管缩窄,触及肠管壁厚、僵硬,结肠系膜根部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结肠中动脉被融合肿大的淋巴结包裹,游离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头后,于胰头下方可见一肿大淋巴结,大小约2 cm ×3 cm,质硬,压迫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处,切除部分淋巴结送术中快速冰冻示:转移性粘液性腺癌。术中诊断:(1)结肠癌侵犯周围组织脏器并广泛淋巴结转移;(2)梗阻性黄疸;(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由于无法行肿瘤根治术,遂行胆肠吻合术,升结肠造瘘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安返病房,给予抗炎补液营养对症支持治疗,于2014年2月24日出院回家休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患者、中性粒细胞、肿大淋巴结、总胆红素、支持治疗、血红蛋白、腹部超声检查、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壶腹周围癌、腹腔内粘连、肠管、红细胞、白细胞
R65;R44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