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中寻找希望:肿瘤多药耐药的新选择
【据《J Med Chem》2014年9月报道】题:水溶性与可裂解的槲皮素氨基酸偶联物可作为以P糖蛋白为基础的肿瘤多药耐药调节剂(作者Kim MK等)肿瘤多药耐药(cancer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始终是肿瘤治疗中的顽疾。在诸多作用机制中,ATP驱动的结构及功能上的跨膜转运的多为非特异性的细胞抑制剂,从而限制其在细胞内达到治疗浓度,这是当今最广为接受的理论。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 ABC)超家族成员中的膜转运子在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也是已知的通过ATP依赖性药物外排机制的MDR调节因子,包括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 1, MRP1)及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BCRP)。以钙通道阻滞剂为代表的第一代Pgp抑制剂已被批准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治疗,如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抗生素(红霉素)、抗疟药(奎宁)、精神吩噻嗪(氟奋乃静)、吲哚生物碱(利血平)、类固醇激素(黄体酮)、抗激素类药物(三苯氧胺)及清洁剂(聚氧乙烯蓖麻油)。然而,在抑制MDR领域却未得到发展,缺乏灵敏度和特异性导致药物治疗无效或治疗剂量水平的毒性不良反应,被迫限制了Pgp应用。进一步研发毒性不良反应更低且更有效的Pgp抑制剂,从而孕育出伐司朴达、右维拉帕米、右尼古地平及比立考达等第二代MDR调节剂。然而,总体而言,MDR调节剂的发展始终受到缺乏敏感性,毒性较高及不可预知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等问题困扰。类黄酮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多种植物的酚类抗氧化剂。众多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和抗病毒活性,有益于人体健康,并被推荐为可食用的补充抗氧化剂并协同抗癌药物。来自韩国Konkuk大学及科技大学的Kim MK等研究希望将黄酮类化合物结合ABC转运蛋白的ATP结合位点,从而抑制细胞内抗肿瘤药物和(或)药物偶联物的流出。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免疫抑制剂、依赖性药物、治疗、酚类抗氧化剂、耐药调节剂、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不良反应、乳腺癌耐药蛋白、聚氧乙烯蓖麻油、特异性、糖蛋白、偶联物、黄酮类化合物、钙通道阻滞剂、毒性、吲哚生物碱、药代动力学
R73;R97
2015-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509-509